首页成语词典怜贫恤老怜贫恤老的意思
liánpínlǎo

怜贫恤老



怜贫恤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详细解释

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怜贫恤老[liánpínxùlǎo]

    怜悯穷人,体恤老人。

    《红楼梦.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也作「怜贫敬老」、「怜贫惜老」。

    百科解释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

    例子怜贫恤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基础信息

    拼音lián pín xù lǎo

    注音ㄌ一ㄢˊ ㄆ一ㄣˊ ㄒㄨˋ ㄌㄠˇ

    繁体憐貧卹老

    感情怜贫恤老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近义词怜贫惜老

    英语pity the aged and the poo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怜贫恤老的意思解释、怜贫恤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立功赎罪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
调风变俗 犹言移风易俗。
餐风饮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人丁兴旺 形容子孙后代人很多。
不惜代价 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珍味佳肴 在味觉和嗅觉上极令人喜欢的食物。
心如木石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朝晖夕阴 晖:日光。早晚阴晴变化。
别风淮雨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淫”的误写。用讹字以求新异
匿迹潜形 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
绝不轻饶 指对违背意志的事情或行为不轻易放过。
辙环天下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
岁在龙蛇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塞上江南 见“塞北江南”。
出于无奈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杳无踪迹 见“杳无踪迹”。
撬窗挖壁 撬开门窗,挖开墙壁进行偷窃。
桀逆放恣 桀:凶暴;逆:违背;放恣:放纵。形容凶暴任性。
珪璋特达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漫不加意 犹漫不经心。
纹风不动 形容一点儿也不动,非常稳固。
三红秀才 宋应子和工诗,有名句'两岸夕阳红'﹑'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时人称为'三红秀才'。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窄窄弓弓 形容旧时妇女因缠足而足型纤小﹑足背隆起的样子。
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官名。该名始于东晋,主要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