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异口同音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上医医国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换汤不换药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生死无贰 贰:背叛,有二心。至死没有二心。指十分坚定。
九牛一毫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孔席不适 见“孔席不暖”。
开台锣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崇论闳议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万剐千刀 剐:割肉离骨。古代的凌迟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恶重大。
名实相副 名声和实际一致。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累死累活 形容十分劳累。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所见略同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热熬翻饼 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
黯然伤神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情不自堪 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
待时而动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捉刀代笔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家给民足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抉瑕掩瑜 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发怒冲冠 同“发上冲冠”。
顺时而动 顺应时势而行动。
妆模作样 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病国殃民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聚沙之年 聚沙:堆积沙子;年:年纪,岁数。儿童时期
人心背向 人民群众背叛原来拥护的,变成反对的。
博物学家 旧时对博通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专家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