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休等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同休共戚”。
详细解释
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难。同“同休共戚”。
百科解释同休等戚是汉语词汇,拼音tóngxiūděngqī,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难同“同休共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xiū děng qī
注音ㄊㄨㄥˊ ㄒ一ㄡ ㄉㄥˇ ㄑ一
感情同休等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同休共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罪有攸归(意思解释)
- 橙黄橘绿(意思解释)
-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意思解释)
- 疑团满腹(意思解释)
- 虚废词说(意思解释)
- 喜跃抃舞(意思解释)
- 悃愊无华(意思解释)
- 旁征博访(意思解释)
- 急敛暴征(意思解释)
- 一团和气(意思解释)
- 载舟覆舟(意思解释)
- 鱼书雁帖(意思解释)
- 变幻不测(意思解释)
- 夺胎换骨(意思解释)
- 东床之选(意思解释)
- 舆死扶伤(意思解释)
- 适时应务(意思解释)
- 树功扬名(意思解释)
- 云屯星聚(意思解释)
- 立马追镫(意思解释)
- 东家之女(意思解释)
- 鼍参鼋史(意思解释)
- 痴痴昵昵(意思解释)
- 一点犀通(意思解释)
- 四离五散(意思解释)
- 使之闻之(意思解释)
- 酒醉酒解(意思解释)
- 虎体鹓班(意思解释)
※ 同休等戚的意思解释、同休等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文理不通 |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
除邪去害 | 邪:邪恶。铲除邪恶,去掉祸害。 |
任重道悠 | 见“任重道远”。 |
决一胜负 | 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
子母相权 |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
胜败乃兵家常事 |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
闹中取静 | 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 |
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三人为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屈尊就卑 |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
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
愁红惨绿 |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
金风送爽 |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
数米而炊 |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
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流风遗泽 | 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 |
适以相成 | 适:恰好。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
嚣风遂行 | 嚣风:喧闹争竞、奔走钻营的风气。指奔走钻营、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 |
掩耳盗钟 | 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
拭目以观 | 拭目:擦眼睛。擦亮眼睛看。指仔细观看。 |
敝衣粝食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
诗酒风流 | 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
临渊窥鱼 | 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于行动 |
鍼口结舌 | 闭口不言。 |
十言之教 | 传说为伏羲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
撩东札西 | 犹言舍此就彼。 |
流言混语 |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