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熹平石经熹平石经的意思
píngshíjīng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东汉时期的碑石经书。

详细解释

东汉时期的碑石经书。

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壋村。


基础信息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熹平石经的意思解释、熹平石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卬首信眉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分进合击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思前想后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甲乙丙丁 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
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动不失时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人模狗样 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食不念饱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柔远怀来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奇珍异宝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
饱经忧患 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得失参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折冲口舌之间 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撧耳挠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传神阿堵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枯鱼之肆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眉清目朗 眉:眉毛;清:清新;目:眼睛。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时不可逢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阶前万里 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
彰明较着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千状万态 同“千态万状”。
狗盗鸡鸣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曼殊室利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随侍释迦牟尼,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无一是处 见“一无是处”。
三步并做二步 见「三步并做两步」。
讲若画一 谓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亦作:[[画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