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凤鞭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拷打善良无辜的人。
详细解释
比喻拷打善良无辜的人。
清吴兰修《黄竹子传》:“张故忍人,笞凤鞭鸞,輙加毒手,其女小鸿,尝死之。”
百科解释黑水村隶属于大具乡甲子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甲子村委会5公里,距离大具乡48公里。国土面积有4平方公里,海拔2850米,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苦荞等农作物。有耕地400亩,其中人均耕地3.4亩;有林地800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8户,有乡村人口430人,其中农业人口430人,劳动力2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4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旅游业为主。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35户通自来水,有2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1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户,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户。进村道路为弹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0辆,拖拉机3辆。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6万元;林业收入21万元;工资性收入4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农民收入以旅游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7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6人,在省内务工90人,到省外务工36人。
基础信息
拼音chī fèng biān luán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暴发户(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奸淫掳掠(意思解释)
- 连枝比翼(意思解释)
- 风轻云淡(意思解释)
- 生米煮成熟饭(意思解释)
- 无妄之祸(意思解释)
- 餐风露宿(意思解释)
- 街号巷哭(意思解释)
- 锯牙钩爪(意思解释)
- 德以抱怨(意思解释)
- 东南半壁(意思解释)
- 千人一面(意思解释)
- 油嘴花唇(意思解释)
- 赏贤使能(意思解释)
- 各尽其责(意思解释)
- 大隐朝市(意思解释)
- 浪子回头(意思解释)
- 狖轭鼯轩(意思解释)
- 光昌流丽(意思解释)
- 情真意切(意思解释)
- 判若黑白(意思解释)
- 连枝并头(意思解释)
- 来者居上(意思解释)
- 连声诺诺(意思解释)
- 吐露心腹(意思解释)
- 卖弄国恩(意思解释)
※ 笞凤鞭鸾的意思解释、笞凤鞭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战胜攻取 | 战必胜,攻必取。指谋略高,战斗力强。 |
优哉游哉 | 优游:悠闲无事;哉:古汉语感叹词。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 |
贵人眼高 | 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眼高:藐视一切。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 |
眼空四海 |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揭竿四起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
不知所云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革奸铲暴 | 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
藏踪蹑迹 |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
斩将刈旗 | 同“斩将搴旗”。 |
褚小杯大 | 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口干舌燥 |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别鹤孤鸾 |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
蓬头赤脚 | 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咽苦吞甘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佴之蚕室 | 居住于蚕室,指受宫刑。佴:被放置。蚕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风,所以室内温暖严密。 |
撮科打哄 |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
一生九死 | 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
败鳞残甲 |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
落汤鸡 | 掉进水里的鸡。形容人浑身水淋淋的狼狈相。 |
雀角鼠牙 | 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指强逼女子成婚而引起的争讼。后泛指狱讼,争吵。 |
壹败涂地 | 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
良质美手 | 质:本质;美手:好手。指心灵善美,手工灵巧。 |
抚世酬物 | 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蒸沙作饭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文思如泉 | 形容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 |
以手叩额 |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 |
一夕三迁 |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