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光天化日 |
充满阳光的天空;化生万物的太阳。旧时比喻太平盛世;现在形容是非、好坏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场合。 |
熊心豹胆 |
比喻非常胆大。 |
安邦定国 |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
枉己正人 |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
事宽则圆 |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
捣枕捶床 |
捣:撞击;捶:拳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 |
薪尽火传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
依葫芦画瓢 |
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
熊罴入梦 |
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
破国亡宗 |
国家毁灭,宗族消亡。 |
飞粮挽秣 |
同“飞刍挽粟”。 |
无风生浪 |
见“无风起浪”。 |
丰屋蔀家 |
①《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王弼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于明勋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 |
山旮旯儿 |
偏僻的山区。 |
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鸿毛泰岱 |
见“鸿毛泰山”。 |
积劳成瘁 |
积:积之而成的;瘁:忧病,困病。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 |
参天两地 |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
遮人眼目 |
谓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擢发抽肠 |
擢:拔。拔下头发,抽出肚肠。形容自引罪贵,表示悔恨,以求宽恕。 |
披袍擐甲 |
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 |
绳枢之士 |
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生活贫穷的人或指贫苦人家子弟 |
焦心热中 |
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
术绍岐黄 |
指岐伯和黄帝。 |
懽忻鼓舞 |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亦作:[[懽忭鼓舞]] |
氤氤氲氲 |
烟云或气体极盛貌。2.迷茫貌;弥漫貌。3.指弥漫的烟气。 |
旗旆成阴 |
绿叶成阴lǜyè-chéngyīn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也比喻壮年,“阴”亦写作“荫”。 |
明白易晓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