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犯而不校犯而不校的意思
fànérjiào

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详细解释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惠养民道:“~,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百科解释犯而不校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犯:触犯;校:通"较"计较。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子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注音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

正音“校”,不能读作“xiào”。

感情犯而不校是贬义词。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校”,不能写作“较”。

近义词唾面自干

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英语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犯而不校的意思解释、犯而不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轨同风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心知其意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徒有其表 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蝶怨蛩凄 蛩:蟋蟀;凄:悲伤。比喻哀怨凄凉的思念之情。
吞舟之鱼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按步就班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奉行故事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头童齿豁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去本就末 谓弃农经商。
通幽洞灵 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一治一乱 治:太平。一段时期太平,一段时期动乱。指治世与乱世相间。
碎身粉骨 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一品白衫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天光云影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瞰亡往拜 瞰:窥看;亡:外出。看到对方不在家时前去拜访。形容本来不想拜见,却又要走一趟拜访的过场。
全神倾注 集中全部的精力。
不误农时 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魏颗结草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狗马之心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混然一体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实蕃有徒 见“实繁有徒”。
笔翰如流 指文笔快捷无滞。
齐心併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隔品致敬 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缘情肖物 缘:因;肖: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心宽意爽 心宽xīnkuān[broad-minded]性不急心宽体泰。
物薄情厚 礼物虽然很轻薄,而情谊却很深厚,多为馈赠时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