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二五而不知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详细解释
看问题片面孤立。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
感情知二五而不知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狐群狗党(意思解释)
- 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意思解释)
- 末如之何(意思解释)
- 后仰前合(意思解释)
- 远亲不如近邻(意思解释)
- 攫金不见人(意思解释)
- 文责自负(意思解释)
- 闲情逸志(意思解释)
- 翻衾倒枕(意思解释)
- 尽盘将军(意思解释)
- 血流成渠(意思解释)
- 輶轩之使(意思解释)
- 招风揽火(意思解释)
- 深见远虑(意思解释)
- 三邻四舍(意思解释)
- 大同境域(意思解释)
- 养晦韬光(意思解释)
- 杞天之虑(意思解释)
- 磨牙凿齿(意思解释)
- 笔冢研穿(意思解释)
- 众口交詈(意思解释)
- 乳声乳气(意思解释)
- 温柔可亲(意思解释)
- 上元丹田(意思解释)
- 衾裯不掩(意思解释)
- 忍饥受冻(意思解释)
- 混说白道(意思解释)
※ 知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解释、知二五而不知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虎视眈眈 |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
摇唇鼓喙 | 犹言摇唇鼓舌。 |
形孤影寡 | 同“形单影只”。 |
动心怵目 |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细声细气 | 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
守身如玉 |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
叔度陂湖 | 《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叔度,黄宪字。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
福轻命薄 | 指没福消受,短命。 |
牝鸡晨鸣 | 同“牝鸡司晨”。 |
承前启后 | 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
掠人之美 | 掠:夺取;美:美名。夺取别人的成绩、荣誉归己所有。 |
刊心刻骨 |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
生手生脚 | 生:不熟练。形容对某事不熟悉。 |
剔抽秃揣 |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同“剔抽禿刷”。 |
愤发有为 | 愤发:振作,兴起。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仙姿玉质 | 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洁。 |
退步抽身 |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洁身累行 |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
生荣死衰 |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
独行其道 |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
不追既往 | 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 |
丹徒布衣 | 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 |
以德为邻 | 与有德行的人为邻居融洽相处、交往。 |
題名鄉會 | 宋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
握沐吐飱 | 犹言握发吐哺。 |
脸上脸下 | 方言。使人难堪的脸色。 |
握两手汗 | 因惊骇而两手出汗。犹言捏两把汗。 |
金铺屈曲 | 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