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问杳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百科解释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主谓式成语。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基础信息
拼音yīn wèn yǎo rán
注音一ㄣ ㄨㄣˋ 一ㄠˇ ㄖㄢˊ
繁体音問杳然
感情音问杳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音问两绝
反义词音问相继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欢天喜地(意思解释)
- 敦风厉俗(意思解释)
- 亲戚朋友(意思解释)
- 毫不犹豫(意思解释)
- 源远流长(意思解释)
- 矢如雨集(意思解释)
- 热心苦口(意思解释)
-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意思解释)
- 冷灰爆豆(意思解释)
- 杳无音讯(意思解释)
- 竖子不足与谋(意思解释)
- 陆海潘江(意思解释)
- 质疑辨惑(意思解释)
- 故作姿态(意思解释)
- 自以为计(意思解释)
- 量入计出(意思解释)
- 溯水行舟(意思解释)
- 鉥心刿目(意思解释)
- 摧山搅海(意思解释)
- 知机识变(意思解释)
- 乳水交融(意思解释)
- 揎拳掳袖(意思解释)
- 顺时施宜(意思解释)
- 乾啼湿哭(意思解释)
- 三大运动(意思解释)
- 黄金心字(意思解释)
- 一事未成(意思解释)
- 家半三军(意思解释)
※ 音问杳然的意思解释、音问杳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漫无边际 |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
格格不入 |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
比比皆是 |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
乱头粗服 |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
别无出路 | 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
西邻责言 |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染丝之变 |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
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非分之财 |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
玉石杂糅 | 比喻好坏混杂。 |
抟沙作饭 | 比喻白费心思。 |
挨冻受饿 |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
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砥志研思 | 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
从长计较 | 犹言从长计议。 |
六街三市 |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
电流星散 | 比喻迅速消散。 |
辅世长民 |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
惩忿窒欲 |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
弥患无形 | 弥:消除。把祸患消除在没有形成之前。 |
磨砻镌切 | 磨砺切磋。 |
説朝南话 | 打官腔,说敷衍门面的话。 |
横打鼻梁 | 方言。表示保证(办到所说的事)。 |
索莫乏气 | 亦作“索漠”。亦作“索寞”。荒凉萧索貌。冷落淡漠貌。寂寞无聊;失意消沉。空乏穷尽貌。亦作:索漠索寞 |
磨砻淬砺 | 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
角巾东第 | 比喻隐居不仕。 |
断恶修善 | 断:断绝;恶:坏事;修:修行。断绝坏事,修行善业,做好事。 |
朝里有人好做官 | 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有了权力,自己也能得到推荐和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