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问杳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百科解释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主谓式成语。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基础信息
拼音yīn wèn yǎo rán
注音一ㄣ ㄨㄣˋ 一ㄠˇ ㄖㄢˊ
繁体音問杳然
感情音问杳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音问两绝
反义词音问相继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殊途同归(意思解释)
- 音容如在(意思解释)
- 囊漏储中(意思解释)
- 操戈同室(意思解释)
- 隐姓埋名(意思解释)
- 崇论宏议(意思解释)
- 兼容并蓄(意思解释)
- 相鼠有皮(意思解释)
- 没石饮羽(意思解释)
- 卑躬屈节(意思解释)
- 画饼充饥(意思解释)
- 望秋先零(意思解释)
- 牵经引礼(意思解释)
- 槁形灰心(意思解释)
- 引针拾芥(意思解释)
-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意思解释)
- 众口销铄(意思解释)
- 踞虎盘龙(意思解释)
- 不安其室(意思解释)
- 节俭力行(意思解释)
- 燕昭市骏(意思解释)
- 窝火憋气(意思解释)
- 老有所终(意思解释)
- 研精覃奥(意思解释)
- 黔驴三撑(意思解释)
- 三角关系(意思解释)
- 循循善导(意思解释)
- 双苗爱叶(意思解释)
※ 音问杳然的意思解释、音问杳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恩德如山 |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
议不反顾 | 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
娉婷袅娜 |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一差二误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
强做解人 | 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甘为戎首 | 甘:情愿,乐意;戎首:发动战争的祸首。甘愿作战争的主谋。指发动战争的人。 |
绝国殊俗 |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
计不返顾 | 见“计无返顾”。 |
投其所好 |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
牵肠萦心 | 犹牵肠挂肚。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比喻放下了心。 |
荣谐伉俪 | 旧时用于祝人结婚。 |
赞口不绝 | 见“赞不绝口”。 |
文弛武玩 |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
谈空说幻 | 谓谈说佛理。 |
胆破心惊 | 形容非常害怕。 |
各门各户 | 各:各自。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 |
策名就列 |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
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
惠然之顾 | 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同“惠然肯来”。 |
水米无交 |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
十殿阎王 | 中国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即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诸王各居一殿,故称。此说始于唐末,后道教也沿用之。亦省称“[[十王]]”。 |
熹平石经 | 东汉时期的碑石经书。 |
坠屦遗簪 | 亦作'遗簪坠履'。《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 |
梧桐半死 | 比喻丧失配偶。 |
拾人牙后 | 犹人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