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治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详细解释
使国家安定太平。
~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修订本参考资料:治理国家,使之稳固安定。
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头折:「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亦作「安邦定国」。
治理国家,使之稳固安定。《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头折》:「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也作「安邦定国」。
百科解释安邦治国,汉语四字成语,出自明·无名氏《伐晋兴齐》,意为使国家安定太平。意思是使国家安定太平。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例子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基础信息
拼音ān bāng zhì guó
注音ㄢ ㄅㄤ ㄓˋ ㄍㄨㄛˊ
繁体安邦治國
感情安邦治国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近义词安邦定国
反义词祸国殃民
英语to effect good administration and stability for the countr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圣经贤传(意思解释)
- 同气连枝(意思解释)
- 以德追祸(意思解释)
- 未敢苟同(意思解释)
- 拽耙扶犁(意思解释)
- 玉宇琼楼(意思解释)
- 八纮同轨(意思解释)
- 入海算沙(意思解释)
- 冬日可爱(意思解释)
- 金舌弊口(意思解释)
- 事齐事楚(意思解释)
- 垂绅正笏(意思解释)
- 左枝右梧(意思解释)
- 小心在意(意思解释)
- 黑灯下火(意思解释)
- 言不由中(意思解释)
- 鸡骨支床(意思解释)
- 日出冰消(意思解释)
- 必也正名(意思解释)
- 方以类聚(意思解释)
- 古肥今瘠(意思解释)
- 寤寐不宁(意思解释)
- 一股脑儿(意思解释)
- 摇首咋舌(意思解释)
- 文臣武将(意思解释)
- 焰焰烘烘(意思解释)
- 桓石虔来(意思解释)
- 一言不合(意思解释)
※ 安邦治国的意思解释、安邦治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学无止境 |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
博学多识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身怀六甲 |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
三余读书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
弹丸之地 | 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
白衣宰相 |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
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斗智斗力 | 斗;争斗;智:智慧,聪明;力:气力。用智谋来争胜负,凭力气分胜负 |
倾家竭产 | 用尽全部家产。 |
熊经鸟曳 | 同“熊经鸟申”。 |
公平无私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
假道灭虢 |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束手束足 | 见“束手束脚”。 |
救死扶危 |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
片甲无存 |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
慌做一团 | 形容极为慌张。同“慌作一团”。 |
超世绝伦 | 超出世人和同辈。亦作“超类绝伦”、“轶群绝类”。 |
敬老慈穉 | 见“敬老慈幼”。 |
前度刘郎 | 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 |
危辞耸听 |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
沾体涂足 | 沾:浸湿、浸染;涂:泥。身体被沾湿,脚被沾上了泥土。形容耕作的劳苦。 |
巾国英雄 |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
挟主行令 |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
二分之祭 | 古代帝王祭日、月的典礼。 |
铺马圣旨 | 元时由驿站快马急递的皇帝玺书。 |
三山二水 | 泛指南京的山水。 |
口祸之门 | 口为祸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