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偃旗卧鼓偃旗卧鼓的意思
yǎn

偃旗卧鼓



偃旗卧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偃旗息鼓”。

详细解释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慎列树三棚,相去数里,~。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众大乱。◎《旧唐书·伊慎传》

偃旗卧鼓[@@@@@#####《梁书.卷四五.王僧辩列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

    《梁书.卷四五.王僧辩列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偃旗卧鼓[@@@@@#####《梁书.卷四五.王僧辩列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偃旗卧鼓[@@@@@#####《梁书.卷四五.王僧辩列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军队放倒军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哗,不露行踪。

    《梁书.卷四五.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旧唐书.六九.薛万彻传》:「时梁师都以突厥之师顿于城下,兰偃旗卧鼓,不与之争锋。」也作「偃旗息鼓」。

    出处《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例子慎列树三棚,相去数里,偃旗卧鼓。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众大乱。《旧唐书·伊慎传》


    基础信息

    拼音yǎn qí wò gǔ

    注音一ㄢˇ ㄑ一ˊ ㄨㄛˋ ㄍㄨˇ

    繁体偃旗臥皷

    感情偃旗卧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近义词偃旗息鼓、偃旗仆鼓

    俄语с притихшими барабáнами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偃旗卧鼓的意思解释、偃旗卧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音容如在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出处进退 出仕或隐退。
天差地别 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干干净净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转盼流光 盼:顾盼,看;流光:飘忽不定,光彩闪耀。形容美女灵活而多情的眼神。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才高倚马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鹰拿雁捉 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观者如山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折冲厌难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得失成败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余桃啖君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因势乘便 根据形势顺便达到目的。
曲意逢迎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骖风驷霞 指仙道者云游四方。
戛釜撞瓮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阒若无人 阒:寂静。寂静得像没人一样。
济窍飘风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墨分五色 中国画技法术语。用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的方法以取得描绘形象的生动效果。所谓“五色”,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语有不同而意则均指墨色的丰富变化。
披褐怀金 同“[[怀金垂紫]]”。
藐兹一身 藐: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凋零磨灭 凋谢灭亡,指事物将要离去。
沉洝浓郁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