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而不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查问而不征税。几,通'讥'。
详细解释
查问而不征税。几,通“讥”。
《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韦昭注:“几、几异服、识异言也。征,税也。”《荀子·王制》:“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杨倞注:“几,呵察也。但呵察姦人而不征税也。”
百科解释几而不征,几:稽查,查看;征:征税。指在关卡、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几,通"讥"。
基础信息
拼音jǐ ér bù zhēng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蹊田夺牛(意思解释)
- 进退存亡(意思解释)
- 古已有之(意思解释)
- 胆战心惊(意思解释)
- 反劳为逸(意思解释)
- 隙中观斗(意思解释)
- 知一万毕(意思解释)
- 桃花流水(意思解释)
- 点金无术(意思解释)
- 择善而行(意思解释)
- 待答不理(意思解释)
- 铁板一块(意思解释)
- 众心不安(意思解释)
- 趋之若鹜(意思解释)
- 安不忘危(意思解释)
- 一面之识(意思解释)
- 孤子寡妇(意思解释)
- 谈霏玉屑(意思解释)
- 投石拔距(意思解释)
- 越俎代疱(意思解释)
- 打勤献趣(意思解释)
- 临危不挠(意思解释)
- 悬鞀建铎(意思解释)
- 絶伦逸羣(意思解释)
- 露七露八(意思解释)
- 混抖搂酸(意思解释)
- 将水洗水(意思解释)
- 触目神伤(意思解释)
※ 几而不征的意思解释、几而不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武艺超群 |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
八面玲珑 |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
文圆质方 |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
外柔内刚 | 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
井底银瓶 |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
平白无辜 | 清白无罪。 |
乐不思蜀 |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足不出户 | 户:门。脚不跨出家门。 |
染神刻骨 | 犹铭心刻骨。谓感受深切。 |
覆宗绝嗣 | 覆宗:倾毁祖庙。指倾覆宗庙,断绝后代。 |
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不毁之制 |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
横说竖说 | 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
搬唇递舌 | 挑拔是非。 |
茁茁壮壮 | 肥大壮实,成长壮大。 |
历朝圣训 | 前几代皇帝的遗训。比喻旧的教条。 |
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遗魂亡魄 | 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元奸巨恶 | 谓大奸首恶。 |
如假包换 | 如果是假的,保证负责退换。表示一定是真的。 |
絶圣弃智 | 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聖棄智,民利百倍。”亦作“絶聖棄知”。《庄子·胠箧》:“故絶聖棄知,大盗乃止。”明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莊子﹞未嘗毁孔子也。毁彼假孔子之道而流爲子夏氏之賤儒、子張氏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知之論。” |
絶处逢生 | 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 |
二十四旗 | 清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与原有满族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
撁五挂四 | 谓接连不断。 |
一饱眼福 | 形容看到了不易见到的美好事物。 |
一尺寒光 | 形容刀剑的光芒。 |
委诚求当 | 指推诚相待,虚心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