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怙恶不悛怙恶不悛的意思
èquān

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详细解释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宋史·王化基传》

百科解释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例子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基础信息

拼音hù è bù quān

注音ㄏㄨˋ ㄜˋ ㄅㄨˋ ㄑㄨㄢ

繁体怙惡不悛

正音“怙”,不能读作“gū”、“gǔ”;“恶”,不能读作“ě”、“wù”;“悛”,不能读作“jùn”。

感情怙恶不悛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辨形“怙”,不能写作“枯”、“估”;“悛”,不能写作“俊”。

近义词罪大恶极、死不改悔

反义词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英语stick to one's wickedness and refuse to reform

德语ohne Reue und unverbesserlic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怙恶不悛的意思解释、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扶危定乱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先意承志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不知自爱 不知道爱惜自己。
心正笔正 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指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明效大验 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不可乡迩 见“不可向迩”。
人生在世 指人生活在世上。
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昏昏默默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②迷糊,不知所以。
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援之以手 对他人进行救助。
与时浮沉 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
楞头楞脑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镂心呕血 比喻苦心构思。
各色各样 犹言各式各样。
狗马之心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痛抱西河 比喻丧子之痛。
巾国英雄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焦脣乾舌 见'焦唇干舌'。
新民丛报 半月刊。年月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年后,发表文章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民报》批判。年停刊。
阴刻乐祸 为人阴险刻薄,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就暗中高兴。
万斛泉源 指泉源丰富。
使者屣履 趿着鞋迎客,形容对贤士的恭敬。
雕文织采 比喻词藻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