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底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没有止境。
详细解释
指没有止境。
出处《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例子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豫治无定寿春为主》:“如此纷更,靡所底止。”
基础信息
拼音mí suǒ dǐ zhǐ
注音ㄇ一ˊ ㄙㄨㄛˇ ㄉ一ˇ ㄓˇ
感情靡所底止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短兵接战(意思解释)
- 齐心合力(意思解释)
- 纠缠不清(意思解释)
- 睚眦必报(意思解释)
- 责有所归(意思解释)
- 丰肌秀骨(意思解释)
- 花花世界(意思解释)
- 窈窕淑女(意思解释)
- 不恤人言(意思解释)
- 旌旗蔽空(意思解释)
- 鸣野食苹(意思解释)
- 悬榻留宾(意思解释)
- 两雄不并立(意思解释)
- 九曲十八弯(意思解释)
- 无可把握(意思解释)
- 螭魅魍魉(意思解释)
- 真假难辨(意思解释)
- 咎由自取(意思解释)
- 问长问短(意思解释)
- 弥足珍贵(意思解释)
- 缺吃短穿(意思解释)
- 深恶痛嫉(意思解释)
- 沈灶生鼃(意思解释)
- 铭记于心(意思解释)
- 緑毛幺凤(意思解释)
- 磊落不羇(意思解释)
- 目无流视(意思解释)
- 陆梁放肆(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的意思解释、靡所底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爱不释手 |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
语长心重 | 见“语重心长”。 |
斗酒学士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操之过急 | 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
同命运共呼吸 | 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门无杂宾 |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
权均力敌 | 见“权均力齐”。 |
踌躇不前 |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
泰然处之 |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
矢忠不二 |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
南征北伐 |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苍狗白衣 |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天无二日 |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
志得气盈 | 犹志得意满。 |
责躬省过 | 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 |
大张其词 | 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
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龙腾凤集 |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
干燥无味 | 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无趣味。 |
习非成俗 |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无了无休 | 没完没了,没有终了。 |
毛遂坠井 | 意思是指不可靠的传闻。出自唐·张祜《江上旅泊呈杜员外》。 |
説短道长 | 犹苛求责备。 |
破零三乱 | 零碎散乱貌。 |
意指为狱 | 意思是不依据法律,只以上司的意图量刑判罪。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
恃直不戒 |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画地自限 | 形容自我禁锢,不求突破发展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