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入国问俗入国问俗的意思
guówèn

入国问俗



入国问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详细解释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入国问俗[rùguówènsú]

    入国问俗是指到另一国家先要打听他们的风俗习惯。

    〔礼记.曲礼上〕载「入国而问俗」,指先知道这个国家的习俗,避免触犯其人民的禁忌。知道其好尚和厌恶之事,顺从其习俗表现,就不致失礼,也不致引起不愉快的遭遇。

    百科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例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这也是孟子所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的道理。”


    基础信息

    拼音rù guó wèn sú

    注音ㄖㄨˋ ㄍㄨㄛˊ ㄨㄣˋ ㄙㄨˊ

    繁体入國問俗

    感情入国问俗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分句;指尊重别国的风俗。

    近义词入邦问俗、入境问俗

    英语ask about taboos and bans upon arrival in a foreign countr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入国问俗的意思解释、入国问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冒里冒失 过分地随便对待。
盈千累万 形容数量非常多。
苦心孤诣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龟厌不告 指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
操戈同室 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覆鹿遗蕉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负乘致寇 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
翻箱倒笼 翻:反转;笼:大的竹箱。形容彻底搜寻、查检
天机不可泄漏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
自有公论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通变达权 同“通权达变”。
虚有其表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灿若繁星 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摊书拥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日夜警戒 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
天知地知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祸从天上来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江汉之珠 江汉:长江和汉水。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
居安资深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明珠按剑 按:用手抚着。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悱恻缠緜 缠绵悱恻情绪缠结不解,内心烦乱,悲苦凄切。也指语言、文字的情调哀婉
中石没矢 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点犀通 一点儿,一点点yīdiǎnr,yīdiǎndiǎn汉语中与“这么”、“那么”连用,表示极小或极少只有那么一点儿,太少了。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比喻功败垂成。
伤春悲秋 意思是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