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首刖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意思是刻额染墨,截断双脚
详细解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第九回:
“自知罪大,原公见原,黥首刖足,时续成汉史,以赎其辜
百科解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第九回:“自知罪大,原公见原,黥首刖足,时续成汉史,以赎其辜。”
基础信息
拼音qíng shǒu yuè zú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指名道姓(意思解释)
- 善罢甘休(意思解释)
- 拿三搬四(意思解释)
- 龟冷支床(意思解释)
- 九牛一毫(意思解释)
- 冥行盲索(意思解释)
- 乐于助人(意思解释)
- 永劫沉轮(意思解释)
- 知人善察(意思解释)
- 直待雨淋头(意思解释)
- 明来暗往(意思解释)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意思解释)
- 青蝇吊客(意思解释)
- 吉人自有天相(意思解释)
- 改步改玉(意思解释)
- 鞭辟近里(意思解释)
- 蔽聪塞明(意思解释)
- 且战且退(意思解释)
- 握铅抱椠(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意思解释)
- 重床迭架(意思解释)
- 负隅依阻(意思解释)
- 弊衣箪食(意思解释)
- 七贵三公(意思解释)
- 善模善样(意思解释)
- 陆梁放肆(意思解释)
- 怊怊惕惕(意思解释)
- 不拘绳墨(意思解释)
※ 黥首刖足的意思解释、黥首刖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风烛残年 |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
止谤莫如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圆孔方木 |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
骄奢淫佚 | 同“骄奢淫逸”。 |
略逊一筹 | 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
亿兆一心 | 全国人民一条心。 |
南风不竞 |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
一介之才 | 微小的才能。 |
郁抑不申 | 郁抑:抑郁。胸中忧闷不舒展。 |
矛盾相向 | 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 |
行不从径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
跋前踬后 |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千金一瓠 |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
临噎掘井 | 临:临到;噎:食物堵住喉咙。临到食物堵住喉咙才去掘井。比喻无济于事。 |
蒸沙为饭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饭”。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
并存不悖 | 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
夙兴夜处 | 见“夙兴夜寐”。 |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 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尽锐出战 | 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杀手锏。 |
互剥痛疮 | 比喻互揭阴私。 |
痛抱西河 | 比喻丧子之痛。 |
俭可以助廉 |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
八音联欢 | 清末流行于北京的一种弹唱艺术。 |
熟梅天气 | 即熟梅天。 |
有情有意 | 形容情义深厚。 |
草茅之产 | 指乡下平凡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