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卧旗息鼓卧旗息鼓的意思

卧旗息鼓



卧旗息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详细解释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蜀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基础信息

拼音wò qí xī gǔ

注音ㄨㄛˋ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感情卧旗息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偃旗息鼓、卧鼓偃旗

英语cease all activities(cease fir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卧旗息鼓的意思解释、卧旗息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震耳欲聋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狼狈为奸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今雨新知 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丝纷栉比 栉:梳篦;栉比:像梳齿排列。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
两眼一抹黑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一花独放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刑余之人 余:以后。①特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②也指受刑致残的人。
改姓更名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动不失时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玉食锦衣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跌跌跄跄 行走不稳的样子。
泰然自若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眼观鼻,鼻观心 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矫若惊龙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转弯抹角 比喻说话、做事绕弯子;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过。
生不逢时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忘形之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唯唯绸否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跑马卖解 指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
十拏九稳 见“十拿九稳”。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分身减口 见“分房减口”。
黄金买赋 谓汉武帝时陈皇后用重金聘请司马相如作赋。语本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凿险缒幽 比喻追求峻险幽奇的艺术境界。
风角鸟占 泛指占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