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巾布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详细解释
是指隐士装束。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基础信息
拼音gé jīn bù páo
注音ㄍㄜˊ ㄐ一ㄣ ㄅㄨˋ ㄆㄠˊ
感情葛巾布袍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隐士装束。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解释)
- 天衣无缝(意思解释)
- 碧空如洗(意思解释)
- 无敌天下(意思解释)
- 求田问舍(意思解释)
- 遗编坠简(意思解释)
- 平头正脸(意思解释)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意思解释)
- 甜言美语(意思解释)
- 旁推侧引(意思解释)
- 平生之志(意思解释)
- 成双成对(意思解释)
- 说东忘西(意思解释)
- 搜肠刮肚(意思解释)
- 令人切齿(意思解释)
- 哀鸿满路(意思解释)
- 掩其无备(意思解释)
- 滚鞍下马(意思解释)
- 软玉娇香(意思解释)
- 无噍类矣(意思解释)
- 熏莸异器(意思解释)
- 眉厖齿鲵(意思解释)
- 上元丹田(意思解释)
- 袪衣受业(意思解释)
- 倚门而望(意思解释)
- 溯本求源(意思解释)
- 视富如贫(意思解释)
- 借事生端(意思解释)
※ 葛巾布袍的意思解释、葛巾布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穷光蛋 | 指贫苦人民。 |
珠宫贝阙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树倒猢孙散 |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
隋侯之珠 |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
两头三绪 | 形容心意烦乱。 |
心若死灰 |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
清清爽爽 | 指整洁干净或清新凉爽。 |
蝶恋蜂狂 | 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
强自取折 | 见“强自取柱”。 |
牵衣肘见 | 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不食烟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怀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东西南北客 | 指居处无定之人。 |
层见叠出 |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
旱魃为虐 |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
好善嫉恶 |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
瑚琏之器 |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
针芥相投 |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
引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杳无信息 | 同“杳无音信”。 |
靡衣玉食 | 美衣美食。 |
遗声馀价 |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
万兴未艾 | 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
以手叩额 |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 |
立马造桥 | 形容十分快速或急迫。 |
滚瓜流油 | 形容牲畜十分肥壮。 |
负笈游学 | 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