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问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详细解释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杨佥宪]~,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百科解释解释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例子[杨佥宪]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基础信息
拼音yǐ kǒu wèn xīn
注音一ˇ ㄎㄡˇ ㄨㄣˋ ㄒ一ㄣ
繁体以口問心
感情以口问心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扪心自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衣敝履空(意思解释)
- 赤诚相待(意思解释)
- 将心比心(意思解释)
- 墙头草(意思解释)
- 齿如齐贝(意思解释)
- 放辟淫侈(意思解释)
- 渔阳鼙鼓(意思解释)
- 标枝野鹿(意思解释)
- 梧鼠技穷(意思解释)
- 察颜观色(意思解释)
- 利析秋毫(意思解释)
- 神领意造(意思解释)
- 口惠而实不至(意思解释)
- 冰消云散(意思解释)
- 连篇累幅(意思解释)
- 天人路隔(意思解释)
- 拈花摘草(意思解释)
- 遭遇不偶(意思解释)
- 黄天焦日(意思解释)
- 疏水箪瓢(意思解释)
- 敛骨吹魂(意思解释)
- 删芜就简(意思解释)
- 浮沉草野(意思解释)
- 养虎自啮(意思解释)
- 夏山如碧(意思解释)
- 昂首信眉(意思解释)
- 水懦民玩(意思解释)
※ 以口问心的意思解释、以口问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二话没说 |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耦俱无猜 | 耦:两者;猜:猜忌。两方面都不至于猜忌。 |
中西合璧 | 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 |
就事论事 | 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
生灵涂地 | 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创巨痛深 |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 |
丢魂丧胆 | 形容非常惊慌。 |
马迹蛛丝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咸酸苦辣 | 指四种口味。比喻各种世态人情滋味。 |
谲而不正 |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
隐恶扬善 | 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
借镜观形 |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
文似其人 |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
青灯古佛 |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
街坊邻舍 | 街坊:邻居。指邻居人家。 |
扛鼎拔山 |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超今冠古 |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亦作“超今越古”、“越古超今”。 |
以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
季孙之忧 |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
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隔宿之仇 | 宿:夜。隔夜的仇怨。 |
不值一顾 |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
白日作梦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
秘而不泄 |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颜色发扬 | 颜色yánsè∶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色不少变。——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口]∶指颜料或染料∶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女子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
熟练工人 | 在生产劳动中操作熟练的工人。 |
善男善女 | 即指良家之男子、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