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折足覆餗折足覆餗的意思
shézhào

折足覆餗



折足覆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详细解释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而犹不止者有异矣。◎明·杨慎《审己》

折足覆餗[zhézúfùsù]

    折足,鼎足折断。覆餗,鼎内的食物翻覆。

    语本《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比喻不能胜任,必致失败。《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也作「折鼎覆餗」。

    百科解释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例子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基础信息

    拼音shé zú fù zhào

    注音ㄕㄜˊ ㄗㄨˊ ㄈㄨˋ ㄓㄠˋ

    繁体摺足覆餗

    感情折足覆餗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折鼎覆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折足覆餗的意思解释、折足覆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分崩离析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令人发指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壁垒森严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沉吟未决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仓皇失措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在谷满谷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斩将夺旗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匹马当先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月朗星稀 同“月明星稀”。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牛首阿旁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经武纬文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施丹傅粉 施:加;丹:朱;傅:通“敷”,抹。搽粉点胭脂
小朝廷 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指处于偏安局面、狭小范围的中央政权。
铢两分寸 指极少的数量。
逢时遇节 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风号雪舞
遁世离羣 犹言避世独处。
绣衣御史 即绣衣直指。
世俗之言 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
春秋之义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