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秋毫之末秋毫之末的意思
qiūháozhī

秋毫之末



秋毫之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详细解释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百科解释释义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子(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基础信息

拼音qiū háo zhī mò

注音ㄑ一ㄡ ㄏㄠˊ ㄓ ㄇㄛˋ

繁体秌毫之末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感情秋毫之末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辨形“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词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反义词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英语the tip of an animal's hai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秋毫之末的意思解释、秋毫之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叶落归根 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
尽人皆知 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降志辱身 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经世之才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富家巨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指雁为羹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不甘示弱 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名不副实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飘飘零零 指花、叶等凋谢脱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粪堆上长灵芝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
匡合之功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低头耷脑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事出意外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疾风彰劲草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天不转地转 指以后总有见面的机会。
束身修行 束身:约束自身。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百无所成 犹言一事无成。
送暖偷寒 见“送暖偷寒”。
随寓随安 犹言随遇而安。
质而不野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谋而后动 谓危险出现后才思量设法对付。机,通“[[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