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详细解释
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百科解释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出自《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例子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哥哥,咱和你是同心共胆的好朋友,绕过我者。”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xīn gòng dǎn
注音ㄊㄨㄥˊ ㄒ一ㄣ ㄍㄨㄥˋ ㄉㄢˇ
繁体同心共膽
感情同心共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同心合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步步高升(意思解释)
- 光明磊落(意思解释)
- 子子孙孙(意思解释)
- 高官显爵(意思解释)
-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意思解释)
- 男唱女随(意思解释)
- 暗礁险滩(意思解释)
- 万全之策(意思解释)
- 水中着盐(意思解释)
- 细大不捐(意思解释)
- 数以万计(意思解释)
- 软刀子(意思解释)
- 来而不往非礼也(意思解释)
- 顾而言他(意思解释)
- 白眉赤眼(意思解释)
- 济世安邦(意思解释)
- 背生芒刺(意思解释)
- 谑浪笑傲(意思解释)
- 握手成交(意思解释)
- 众寡势殊(意思解释)
- 冰心一片(意思解释)
- 研精殚思(意思解释)
- 大车无輗(意思解释)
- 赤诚相见(意思解释)
- 班家女师(意思解释)
- 以羽扣钟(意思解释)
- 息肩之地(意思解释)
- 涓埃之功(意思解释)
※ 同心共胆的意思解释、同心共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老牛拉破车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不讲究效率。 |
出处语默 |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与鬼为邻 | 和鬼做邻居。形容离死已不远。 |
崇论宏议 | 崇:高;宏:大。高超的见解和议论。又作“崇论闳议”。 |
慕名而来 | 指仰慕名声而来。 |
抚躬自问 |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
好高骛远 |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饥飡渴饮 | 见“饥餐渴饮”。 |
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廉而不刿 |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
分形同气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沅茝醴兰 | 见“沅芷澧兰”。 |
至人遗物 | 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
吃四方饭 |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
疏水箪瓢 | 疏水:粗糙的饮食;箪瓢:简陋的食具。指生活清贫。比喻安贫乐道。 |
神秘莫测 | 不可理解与预测的。 |
鲁阳挥日 | 同“鲁阳挥戈”。 |
塞耳盗锺 | 《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锺”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迷恋骸骨 | 迷恋: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骸骨:尸骨。迷恋着尸骨。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 |
颐养精神 | 保养精神元气。 |
覆餗之忧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
满清末造 | 清朝末年。 |
一切之权 | 意思是指一时的权宜之计。 |
四塞之固 |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疾病是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引起的,祸患是常因说话不注意而造成的。多用来提醒人们说话要慎重,不能乱说。 |
别妇抛雏 | 离别妻子,丢下幼儿。 |
百里之任 | 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