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付之一炬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以牙还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问心无愧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不见经传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息事宁人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头出头没 比喻追随世俗。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荫子封妻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缺口镊子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科头箕踞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牵心挂肚 形容非常挂念,放心不下。
浑然无知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劚山觅玉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无风扬波 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此动彼应 见“此发彼应”。
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大本大宗 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贪墨之风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鼠目獐头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敲膏吸髓 犹敲骨吸髓。
不訾诟耻 亦作'东不识'。
博望烧屯 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文武两全 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判然两途 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出处《凡廖锦台膺首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