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注心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竭尽心力以赴。
百科解释目注心营,汉语成语,拼音是mùzhùxīnyíng,意思是指竭尽心力以赴。出自《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出处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
基础信息
拼音mù zhù xīn yíng
注音ㄇㄨˋ ㄓㄨˋ ㄒ一ㄣ 一ㄥˊ
繁体目注心營
感情目注心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思想集中。
近义词目注心凝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偏之论(意思解释)
- 何足挂齿(意思解释)
- 负俗之讥(意思解释)
- 涅而不渝(意思解释)
- 目目相觑(意思解释)
- 目不给视(意思解释)
- 国尔忘家(意思解释)
- 跃马弯弓(意思解释)
- 目牛游刃(意思解释)
- 厌故喜新(意思解释)
- 腾腾兀兀(意思解释)
- 金淘沙拣(意思解释)
- 风行一时(意思解释)
- 行行蛇蚓(意思解释)
- 历历在耳(意思解释)
- 拍胸脯(意思解释)
- 高不辏,低不就(意思解释)
- 偷媚取容(意思解释)
- 横驱别骛(意思解释)
- 众难群移(意思解释)
- 烟火之警(意思解释)
- 争多竞少(意思解释)
- 风禾尽起(意思解释)
- 鱼贯而来(意思解释)
- 上栋下宇(意思解释)
- 镇殿将军(意思解释)
- 遇事生波(意思解释)
- 万众叶心(意思解释)
※ 目注心营的意思解释、目注心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深沟高垒 |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浪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疾霆不暇掩目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扫地以尽 |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
匕鬯无惊 |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
临水楼台 | 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四不像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
目达耳通 |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 |
疑信参半 | 怀疑相信各占一半。 |
老熊当道 | 当道:把路挡住。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凭轼旁观 | 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
龙肝凤脑 |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
东观之殃 |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
魂销目断 | 谓情思凄苦。 |
大露头角 | 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躬行实践 | 亲身实行或体验。 |
言类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
巢焚原燎 | 极言战祸惨烈。 |
藏锋敛锐 |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
弃车走林 |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
尺籍伍符 |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
居高不下 | 没有下降的趋势。 |
擣虚撇抗 | 谓弄虚作假。 |
蛇虫百脚 | 蛇和蜈蚣之属。泛指毒虫。 |
璇玑改度 | 璇玑:指北斗魁第四星。比喻历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