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奉为圭臬奉为圭臬的意思
fèngwéiguīniè

奉为圭臬



奉为圭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详细解释

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鲁迅《坟·人之历史》

百科解释奉:信奉;圭:意为土圭,测日影器;臬:意为水臬,古时测量水平的仪器;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例子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 人之历史》)


基础信息

拼音fèng wéi guī niè

注音ㄈㄥˋ ㄨㄟˊ ㄍㄨㄟ ㄋ一ㄝˋ

繁体奉為珪臬

正音“奉”,不能读作“pěng”;“为”,不能读作“wèi”;“圭”,不能读作“wā”。

感情奉为圭臬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辨形臬,不能写作“白木”。

辨析奉为圭臬与“奉若神明”有别:奉为圭臬可当作行为准则;“奉若神明”重在崇奉膜拜的程度;有盲目信奉的意思。多含贬义。

近义词奉若神明、奉为楷模

反义词视如敝屣、视如草芥

英语regard as the standard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为圭臬的意思解释、奉为圭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直一钱 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胆大心粗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吞刀刮肠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父紫儿朱 紫: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服;朱:唐代五品以上的官服。指父子均为高官。
老王卖瓜 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
不着疼热 犹言无关痛痒。
自同寒蝉 寒蝉:冬天的蝉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
富富有余 形容东西量多,满足需要外,还有富余。
得失参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螭魅罔两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逆天违众 谓违背天理人情。
贫嘴薄舌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调三惑四 见“调三斡四”。
见微知着 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隋珠荆璧 即隋珠和璧。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卓荦为杰 卓荦:超绝,特出。指超绝出众的杰出人才。
纵横决荡 纵横:奔放,不受拘束;荡:冲杀。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奋勇争先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疑疑惑惑 怀疑别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
一醉方休 一直到醉才肯停止。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有本有则 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夜寝早起 意思是晚睡早起,形容学习刻苦或工作勤奋。
徒法不行 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出自《孟子·离娄上》。
弹铗求通 指处境窘困,有求于人。
何往不利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安忍之怀 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