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俱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读书敏捷神速。
详细解释
指读书敏捷神速。
可以一次看五行。形容读书速度很快。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八.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叙》:「力则拔山扛鼎,倒曳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也作「五行并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汉.孔融〈汝颍优劣论〉:「汝南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者也。」
出处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例子元·李治《敬斋古今注》第四卷:“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基础信息
拼音wǔ xíng jù xià
注音ㄨˇ ㄒ一ㄥˊ ㄐㄨˋ ㄒ一ㄚˋ
感情五行俱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近义词十行俱下、五行并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言笑晏晏(意思解释)
- 唠唠叨叨(意思解释)
- 代人捉刀(意思解释)
- 鸾凤分飞(意思解释)
- 君子之交接如水(意思解释)
- 清静无为(意思解释)
- 含冤负屈(意思解释)
- 懵头转向(意思解释)
- 飞鹰走犬(意思解释)
- 来日正长(意思解释)
- 不露形色(意思解释)
- 负义忘恩(意思解释)
- 狼子兽心(意思解释)
- 胡猜乱道(意思解释)
- 火烧火燎(意思解释)
- 带着铃铛去做贼(意思解释)
- 广陵散绝(意思解释)
- 一马不跨两鞍(意思解释)
- 敛后疏前(意思解释)
- 者也之乎(意思解释)
- 齐心同力(意思解释)
- 寝关曝纩(意思解释)
- 訏谟定命(意思解释)
- 幽壑潜蛟(意思解释)
- 蛮夷大长(意思解释)
- 婆娑没索(意思解释)
- 不一其人(意思解释)
※ 五行俱下的意思解释、五行俱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击石弹丝 | 谓奏乐。 |
濡沫涸辙 | 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毛举细务 |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
愁颜不展 |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折腰五斗 |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
人神共嫉 |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
地老天昏 | 形容变化剧烈。 |
意乱心慌 | 心中惊慌忙乱。 |
殚思极虑 |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
情不自堪 | 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 |
研精竭虑 |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
蹉跎时日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
遁迹销声 | 谓隐居不出。 |
一定不移 | 见“一定不易”。 |
艳绝一时 | 绝:极。姿色艳丽,冠绝一代。 |
言多伤倖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瘴乡恶土 |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悬鞀设铎 | 悬:吊挂;鞀:鼗鼓,拨浪鼓;铎:大铃。吊起鼗鼓,设置铃铎。指听取臣民的意见 |
丰墙峭阯 | 墙高大而地基陡直。比喻根基不牢。阯,同“址”。 |
意广才疏 |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
锦绣心肠 | 见“锦绣肝肠”。 |
上溢下漏 | 谓上富下贫。 |
徒劳而获 | 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
魏车委照 | 比喻珍惜人才。 |
遥亘千里 | 指远隔千里。 |
金衣公子 | 黄莺的别名。曲牌名。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清李渔《奈何天.密筹》均有用此曲牌谱的曲子。 |
角巾东第 | 比喻隐居不仕。 |
鸨合狐绥 | 《诗•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