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之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百科解释蛮触之争,汉语成语,拼音是mánchùzhīzhēng,意思是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出自《庄子·则阳》。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例子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下卷:“蛮触之争,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基础信息
拼音mán chù zhī zhēng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ㄓ ㄓㄥ
感情蛮触之争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近义词蛮触相争、蛮争触斗
英语a worthless death struggle over a trifling matt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野心勃勃(意思解释)
- 噼噼啪啪(意思解释)
- 四面八方(意思解释)
- 心驰神往(意思解释)
- 信口开喝(意思解释)
- 强扭的瓜不甜(意思解释)
- 若明若昧(意思解释)
- 身临其境(意思解释)
- 石尤风(意思解释)
- 涸泽而渔(意思解释)
- 挨饿受冻(意思解释)
- 契船求剑(意思解释)
- 高自位置(意思解释)
- 一饭三吐哺(意思解释)
- 久别重逢(意思解释)
- 进退无途(意思解释)
- 人心难测(意思解释)
- 急不暇择(意思解释)
- 肥水不落旁人田(意思解释)
- 死心眼(意思解释)
- 自甘暴弃(意思解释)
- 凭险作守(意思解释)
- 覩貌献飱(意思解释)
- 阇婆婆达(意思解释)
- 一真二实(意思解释)
- 以责后效(意思解释)
- 呼昼作夜(意思解释)
- 耳食之徒(意思解释)
※ 蛮触之争的意思解释、蛮触之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六神无主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
理不忘乱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破壁飞去 |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
木石心肠 |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
无往不复 |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
凤泊鸾飘 | 比喻有才之人不得志,飘泊无定。 |
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万年无疆 | 形容年代久远。同“万世无疆”。 |
两虎相争 |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一己之私 |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
循环反复 | 周而复始,反复出现或进行。 |
曝骨履肠 |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
威凤片羽 | 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
腼颜事仇 |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
自甘堕落 |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
盛名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袍笏登场 | 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
争短论长 | 犹争长竞短。 |
蓼虫忘辛 |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
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恤近忽远 |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
以快言论 | 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使言论痛快。 |
心拙口夯 |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
使法量功 | 估量工程量的多少。考核功绩。 |
久违謦欬 | 意思是长久没有听到对方的谈笑声,即很久不通消息。 |
打瓮墩盆 | 掼家具,发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