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详细解释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百科解释局促: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例子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jú cù bù ān
注音ㄐㄨˊ ㄘㄨˋ ㄅㄨˋ ㄢ
繁体侷促不安
正音“促”,不能读作“cǔ”。
感情局促不安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辨形“促”,不能写作“足”。
辨析局促不安和“忐忑不安”;都包含“心中不安”的意思。但“忐忑不安”指心神极为不安;常形容紧张、惊慌或担扰的心情;局促不安指心神不安外;还指举止拘谨不自然。常形容紧张、惊讶的神态。
近义词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反义词无拘无束、落落大方
英语like a cat on hot bricks(hot under the collar)
俄语не находить себе места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滥用职权(意思解释)
- 烈火轰雷(意思解释)
- 大惊小怪(意思解释)
- 能掐会算(意思解释)
- 困心衡虑(意思解释)
- 逸辈殊伦(意思解释)
- 根深本固(意思解释)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意思解释)
- 力倍功半(意思解释)
- 直撞横冲(意思解释)
- 心惊胆丧(意思解释)
- 劳师袭远(意思解释)
- 丝丝入扣(意思解释)
- 诗词歌赋(意思解释)
- 敬老慈幼(意思解释)
- 借水行舟(意思解释)
- 怨入骨髓(意思解释)
- 平步登云(意思解释)
- 临机辄断(意思解释)
- 船坚炮利(意思解释)
- 櫜甲束兵(意思解释)
- 私心杂念(意思解释)
- 重葩累藻(意思解释)
- 龙断之登(意思解释)
- 嗶哩礴喇(意思解释)
- 贪赃纳贿(意思解释)
- 巧思成文(意思解释)
- 蠹民梗政(意思解释)
※ 局促不安的意思解释、局促不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舍安就危 | 舍:放弃;就:趋,从。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形容违背常情,不理智。 |
方领矩步 |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胯下之辱 |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
言必有物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常备不懈 |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
高飞远翔 |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
案无留牍 | 案:狭长的桌子;牍:公文。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及时。 |
离经畔道 |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
奇奇怪怪 | 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 |
虚幻无实 | 虚幻:虚假。虚假不真实。 |
植发冲冠 |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
百举百捷 |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
齿颊挂人 | 谓为人们所称道。 |
若有所亡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
与时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谈虎色变 |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
口血未干 |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
酒绿灯红 |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
拔刀相济 |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
专擅跋扈 | 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蛮不讲理。 |
金屋之选 | 谓被贵人选为妻室。 |
携男挈女 |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 |
赃污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真山真水 |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
至死靡它 |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
摆迷魂阵 | 比喻采取一个迷惑人的行动。 |
悬鞀建铎 | 指听取臣民意见。 |
胫大于股 |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