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绝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杜口无言。
详细解释
闭口不说话。亦作「杜口无言」。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基础信息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注音ㄉㄨˋ ㄎㄡˇ ㄐㄩㄝˊ 一ㄢˊ
繁体杜口絶言
感情杜口绝言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近义词杜口结舌、杜口无言、杜口绝舌
英语keep one's mouth shut(keep silenc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白色恐怖(意思解释)
- 老子婆娑(意思解释)
- 粪堆上长灵芝(意思解释)
- 顶名冒姓(意思解释)
- 太仓稊米(意思解释)
- 蛇蝎心肠(意思解释)
- 鹓动鸾飞(意思解释)
- 油头光棍(意思解释)
- 闲情逸志(意思解释)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意思解释)
- 一代宗臣(意思解释)
- 秀出班行(意思解释)
- 装聋装哑(意思解释)
- 南山可移(意思解释)
- 尔汝交(意思解释)
- 其乐无穷(意思解释)
- 避世金门(意思解释)
- 虎毒不食儿(意思解释)
- 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意思解释)
- 贪欢逐乐(意思解释)
-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意思解释)
- 神机妙术(意思解释)
- 下笔便就(意思解释)
- 临机设变(意思解释)
- 夜以接日(意思解释)
- 飘飘摇摇(意思解释)
- 四山五岳(意思解释)
- 先为之容(意思解释)
※ 杜口绝言的意思解释、杜口绝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将伯之助 | 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
处置失当 | 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
入乡问俗 |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
首尾不顾 | 顾不了首尾了。指人豁出去了。 |
德隆望尊 | 见“德隆望重”。 |
趁势落篷 | 比喻乘机歇手。 |
平地楼台 |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
目不识丁 |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
青云得路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名卿巨公 | 有名声的权贵。 |
老熊当道 | 当道:把路挡住。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桑户蓬枢 | 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
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
智周万物 |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
腹热肠慌 |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
抛戈卸甲 | 抛:抛弃;戈;长矛;甲:盔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 |
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三复白圭 | 《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
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五侯蜡烛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喷珠吐玉 |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
以一驭万 | 驭:驾驭。指抓住根本,可以控制全体。 |
张嘴挢舌 | 犹张口结舌。 |
金人之箴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衆流归海 | 意思是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
嗛嗛之食 | 微小,指很少的一点食物。 |
污言浊语 |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桑榆之年 |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