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隐烛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详细解释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基础信息
拼音dòng yǐn zhú wēi
注音ㄉㄨㄥˋ 一ㄣˇ ㄓㄨˊ ㄨㄟ
繁体洞隱燭微
感情洞隐烛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目光锐利。
近义词洞幽烛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出处进退(意思解释)
- 假仁假义(意思解释)
- 正经八百(意思解释)
- 出风头(意思解释)
- 卑不足道(意思解释)
-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意思解释)
- 不堪造就(意思解释)
- 曾子杀彘(意思解释)
- 矢石之难(意思解释)
- 言行相悖(意思解释)
- 重圭叠组(意思解释)
- 饥不遑食(意思解释)
- 熙来攘往(意思解释)
- 楚棺秦楼(意思解释)
- 瑞气祥云(意思解释)
- 虚应故事(意思解释)
- 矜功负气(意思解释)
- 苦苦哀求(意思解释)
- 班駮陆离(意思解释)
- 鹤林玉露(意思解释)
- 锱坛之宫(意思解释)
- 黄鸟之旗(意思解释)
- 温州杂剧(意思解释)
- 热核反应(意思解释)
- 射飞逐走(意思解释)
- 顾景兴怀(意思解释)
- 兵相骀藉(意思解释)
※ 洞隐烛微的意思解释、洞隐烛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冠盖如市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
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起偃为竖 | 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 |
攻其无备 |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
精忠报国 |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
桂折兰摧 |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
与世偃仰 |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
官法如炉 |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
矜持不苟 |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
首鼠模棱 | 首鼠:踌躇不决;模棱:含糊。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惊惶失色 |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懦弱无能 | 懦弱:软弱无能。形容胆小怕事,缺乏才能。 |
男儿有泪不轻弹 | 弹:用手弹洒。指男子汉不轻易落泪。 |
狰狞面貌 |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
惩一警百 |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
杜门屏迹 | 见“杜门晦迹”。 |
隆情厚谊 | 隆:盛大;谊:交情。情谊深厚。 |
一座尽倾 | 座: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很倾慕。 |
胶鬲之困 | 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
束手就毙 | 同“束手待毙”。 |
衣不重采 | 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 |
清沁肺腑 | 比喻永记不忘。 |
浑玉璞金 | 未经琢磨的玉石。比喻怀才不遇的人。 |
刚毅不屈 | 刚强坚毅,不屈服。 |
油回磨转 | 犹言团团转。形容非常着急的情态。 |
三田分荆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
九攻九距 | 九:泛指多次;距:通“拒”,抵抗。形容攻守征战非常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