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丛聚;聚成一团。指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详细解释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上下人等打扮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百科解释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也有同名电影《花团锦簇》。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例子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huā tuán jǐn cù
注音ㄏㄨㄚ ㄊㄨㄢˊ ㄐ一ㄣˇ ㄘㄨˋ
繁体蘤團錦簇
正音“簇”,不能读作“zú”。
感情花团锦簇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五彩缤纷。
辨形“锦”,不能写作“绵”;“簇”,不能写作“旋”。
辨析花团锦簇和“万紫千红”、“姹紫嫣红”;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但“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比喻或形容景象、事物等。
近义词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英语gay with flowers and silk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善为说辞(意思解释)
- 花信年华(意思解释)
- 惭愧无地(意思解释)
- 骑马寻马(意思解释)
- 手头不便(意思解释)
- 荼毒生灵(意思解释)
- 急不及待(意思解释)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意思解释)
- 无缚鸡之力(意思解释)
- 朝露溘至(意思解释)
- 天不憗遗(意思解释)
- 愤时嫉俗(意思解释)
- 朱楼碧瓦(意思解释)
- 山崩钟应(意思解释)
- 古心古貌(意思解释)
- 永存不朽(意思解释)
- 摧花斫柳(意思解释)
- 知机识窍(意思解释)
- 飞蓬乘风(意思解释)
- 枝木之冠(意思解释)
- 吐哺握气(意思解释)
- 行色悤悤(意思解释)
- 鉴往如来(意思解释)
- 铁帽子王(意思解释)
- 遥荡恣睢(意思解释)
- 日薄崦嵫(意思解释)
- 轻莹秀彻(意思解释)
※ 花团锦簇的意思解释、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推陈出新 | 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 |
退避三舍 |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抹稀泥 | 〈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
骈兴错出 | 谓不断涌现。 |
引而不发 | 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
以售其奸 | 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亲极反疏 | 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 |
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鉴机识变 | 察看时机,了解动向。 |
如是而已 | 而已:罢了。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 |
真龙天子 |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
九折臂 |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
飞阁流丹 |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
兔死狗烹 |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
皮不存而毛焉附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矮子观场 |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金石可开 | 见“金石为开”。 |
勇猛果敢 |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
恋酒贪花 | 见“恋酒迷花”。 |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三言两句 | 见“三言两语”。 |
油嘴狗舌 |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样的舌头。形容说话油滑,内容低劣。 |
更弦易辙 |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
褒贬分明 |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
勒铭燕然 | 谓建立武功。语本《后汉书•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 |
一言已定 | 一言为定yīyán-wéidìng[that'ssettledthen;oncesth.issaid,itmustbekept]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反悔 |
坚明约束 | 坚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坚定明确地遵守”;“约束”:动词活用为名词,意为“同盟,信约”。 |
东门之役 | 《左传.隐公四年》:'宋公﹑陈侯﹑蔡人﹑卫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