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意思
duǒguòchūyī,duǒguòshí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例子俗话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看你往哪逃


基础信息

拼音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

注音ㄉㄨㄛˇ ㄍㄨㄛˋ ㄔㄨ 一,ㄉㄨㄛˇ ㄅㄨˋ ㄍㄨㄛˋ ㄕˊ ㄨˇ

繁体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感情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英语One may get off today, but not necessarily tomorrow.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意思解释、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草长莺飞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铁杵磨成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畏葸不前 不敢向前。葸:害怕。
耿介之士 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
猬锋螗斧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槊血满袖 谓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皮不存而毛焉附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忘形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朝来暮去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成佛作祖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疏财重义 见“疏财仗义”。
风鬟雨鬓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回天无力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放屁添风 谓从旁助威。
不急之务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
似梦初觉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刚刚明白过来。
象寄译鞮 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
帽儿光光 亦作'帽儿光'。亦作'帽光光'。本为宋元明时代民间赞贺新郎衣帽整洁的谐谑语。亦用作做新郎的隐语。
活到老学到老 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