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声气相通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折节下贤人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轻身下气 形容谦恭的态度。
点金成铁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无毁无誉 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
血泪斑斑 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字正腔圆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耳聋眼花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左右逢原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宽仁大度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铤鹿走险 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刺心刻骨 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典册高文 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
仰不愧天 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新酒旧瓶 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压山探海 形容人数众多。
云扰幅裂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负险不臣 犹言负固不服。
筚门圭窦 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住处。
修仁行义 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
等夷之心 见'等夷之志'。
通玄真经 《文子》的别称。始于唐代。
舆榇自缚 用车装着棺材,并把自己捆绑起来。这是古代请求投降的一种方式。意谓听凭责罚和处置。
细批薄抹 形容略微推敲批改删除。
哀梨并剪 汉代秣陵人哀仲家的梨子,并州之地产的剪刀。比喻文辞流畅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