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左传.隐公四年》:'宋公﹑陈侯﹑蔡人﹑卫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详细解释
《左传·隐公四年》:“宋公、陈侯、蔡人、卫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徐必进﹞与汪(汪雅堂)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汪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基础信息
拼音dōng mén zhī y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辙鲋之急(意思解释)
- 化若偃草(意思解释)
- 重财轻义(意思解释)
- 尊酒相逢(意思解释)
- 鸣鹤之应(意思解释)
- 旦暮入地(意思解释)
- 睥睨一切(意思解释)
- 悬断是非(意思解释)
- 月中折桂(意思解释)
- 东窗计(意思解释)
- 重门叠户(意思解释)
- 节节败退(意思解释)
- 潘郎车满(意思解释)
- 茫无头绪(意思解释)
- 救民于水火(意思解释)
- 迎来送往(意思解释)
- 夕惕朝干(意思解释)
- 骑鹤扬州(意思解释)
- 众口交赞(意思解释)
- 权豪势要(意思解释)
- 狼多肉少(意思解释)
- 千生万死(意思解释)
- 殊功劲节(意思解释)
- 一念之错(意思解释)
- 国无常强(意思解释)
- 犄角旮旯(意思解释)
- 横遭不幸(意思解释)
- 山渊之精(意思解释)
※ 东门之役的意思解释、东门之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后顾之虑 |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
盗玉窃钩 |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
梯愚入圣 | 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
随物应机 | 顺应事物而机变。 |
慰情胜无 | 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
裁长补短 | 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
东藏西躲 |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
行不履危 |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
解甲投戈 |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
鸢肩豺目 |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鱼瞵鹗睨 | 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
死心眼儿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神藏鬼伏 | 比喻变化莫测。 |
口碑载道 | 口碑: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载:充满。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形容到处受人称赞。 |
柔远镇迩 |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
凿凿有据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潜踪蹑迹 | 谓藏匿行踪。 |
风雨剥蚀 |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
游思妄想 | 犹言胡思乱想。 |
渔阳鞞鼓 | 见“渔阳鼙鼓”。 |
一根一板 |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咫角骖驹 | 未壮的牛马,喻人年少。 |
束手就缚 |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
拘奇抉异 | 指搜求奇异的文句。 |
枘凿冰炭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
纨袴膏梁 |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
民力凋敝 | 人民生活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