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重蹈覆辙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乐此不疲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是古非今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仗义直言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裹粮坐甲 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认敌作父 同“认贼作父”。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传经送宝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世掌丝纶 《礼记 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尽其所能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无肠公子 指螃蟹。
抛乡离井 离开家乡故土。
你来我往 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缓步代车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泥古执今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席不暇暖 暇:空闲。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累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言多语失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罔知所措 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惟正之供 《书.无逸》:'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税是进。后指正税。古代法定百姓交纳的赋税。
一力担当 意思是尽全力承担责任。
手快脚轻 手的动作快,走路脚步轻。
烈火辨玉 解释为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
不拘绳墨 形容为人或作文等风格豪放,不受规矩法度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