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详细解释
吕洞宾: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百科解释【狗咬吕洞宾】(gǒuyǎolǚdòngbīn)解释:吕洞宾: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用来骂人不识好歹。例如: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是道教全真祖师,五祖七真的五祖之一。传说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出处:1、小说《八仙得道传》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夏口镇狗咬吕洞宾”和第084回:“...只听洞宾啊呀一声,向后便倒。这便是俗语传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幕故事儿。...”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例子你这是狗咬吕洞宾,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基础信息
拼音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注音ㄍㄡˇ 一ㄠˇ ㄌㄩˇ ㄉㄨㄥˋ ㄅ一ㄣ
繁体狗齩吕洞賓
感情狗咬吕洞宾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近义词不识好歹
英语Mistake a good man for a bad like a person who snarl and snap at Lü Dongbin,one of the eight immortal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好骑者堕(意思解释)
- 玉树临风(意思解释)
- 跨凤乘龙(意思解释)
- 夭桃秾李(意思解释)
- 相时而动(意思解释)
- 见诮大方(意思解释)
- 电掣星驰(意思解释)
- 握发吐哺(意思解释)
- 声振林木(意思解释)
- 水绿山青(意思解释)
- 狂嫖滥赌(意思解释)
- 倚势挟权(意思解释)
- 夕阳古道(意思解释)
- 六畜不安(意思解释)
- 鹤子梅妻(意思解释)
- 皮肉之苦(意思解释)
- 如泣草芥(意思解释)
- 涸泽之蛇(意思解释)
- 十死九活(意思解释)
- 肝肠寸裂(意思解释)
- 樵苏不爨(意思解释)
- 千钱买邻(意思解释)
- 千思万想(意思解释)
- 堕甑不顾(意思解释)
- 甘馨之费(意思解释)
- 鯨波怒浪(意思解释)
- 蜚潜动植(意思解释)
- 羊歧忘返(意思解释)
※ 狗咬吕洞宾的意思解释、狗咬吕洞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饥肠辘辘 |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闻所未闻 |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
标新立异 |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
无所不在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怪力乱神 |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
质疑问难 |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
识大体,顾大局 | 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
毫无逊色 | 表示比得上,丝毫不差。 |
无明火 | 无明:佛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 |
锯牙钩爪 | 见“钩爪锯牙”。 |
青州从事 |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
狐唱枭和 | 喻坏人互相呼应。 |
知效一官 | 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
恩山义海 |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呼天唤地 |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
槁形灰心 | 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
九叠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
草率了事 |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
擎天驾海 | 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
素未谋面 | 谋面:见面。指平素没有见过面。 |
瑶池女使 | 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以青鸟为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后用“瑶池女使”指传信的使者。 |
一字不爽 | 爽:差错,失误。一个字也不错。 |
钻火得冰 |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独茧抽丝 | 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 |
松下喝道 |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
一袭破衫 | 用突袭手段击败敌方。 |
緑毛幺凤 | 鸟名。体形较燕子为小,羽毛五色,每至暮春,来集桐花,故又称桐花凤。 |
一指头禅 |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