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ㄥ ㄦˇ ㄨㄤˋ ㄙ,ㄍㄨㄛˊ ㄦˇ ㄨㄤˋ ㄐ一ㄚ
感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债台高筑(意思解释)
- 恋恋不舍(意思解释)
- 好谋善断(意思解释)
- 秕言谬说(意思解释)
- 七疮八孔(意思解释)
- 梗泛萍飘(意思解释)
- 拄颊看山(意思解释)
- 一蛇吞象(意思解释)
- 撞头搕脑(意思解释)
- 志同心合(意思解释)
- 双宿双飞(意思解释)
- 乌天黑地(意思解释)
- 心焉如割(意思解释)
- 六街三市(意思解释)
- 对天发誓(意思解释)
- 金戈铁甲(意思解释)
- 搜索枯肠(意思解释)
- 龙兴凤举(意思解释)
- 方领圆冠(意思解释)
- 深信不疑(意思解释)
- 见溺不救(意思解释)
- 昼锦之荣(意思解释)
- 千载奇遇(意思解释)
- 神气自若(意思解释)
- 跻跻跄跄(意思解释)
- 砸姜磨蒜(意思解释)
- 意指为狱(意思解释)
- 如恐不及(意思解释)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的意思解释、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牛角挂书 | 比喻读书勤奋。 |
半吞半吐 |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歪嘴和尚瞎念经 | 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 |
规矩绳墨 |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
不羁之才 |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一厢情原 | 见“一相情原”。 |
锦心绣口 | 锦、绣:精美艳丽的丝织品。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 |
淫言诐行 | 谓不正当的言行。 |
街谈巷语 | 见“街谈巷议”。 |
连鳌跨鲸 | 《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
诗词歌赋 | 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 |
枝节横生 |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
并驱争先 | 指竞争高下。 |
安乐窝 |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不值一笑 |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
苟安一隅 |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
继晷焚膏 |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
露钞雪纂 |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
高朋故戚 | 戚:亲近。指至亲好友等。 |
敬贤重士 | 见“敬贤爱士”。 |
以蛋碰石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防患未萌 | 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 |
蛮夷大长 | 汉南越王赵佗对汉廷的自称。借指清帝。 |
棒喝主义 |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罗马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
紫明供奉 | 对琉璃灯的拟人称呼。 |
一膀之力 | 犹一臂之力。指给予帮助的力量。 |
思古之情 |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
洒洒洋洋 | 指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