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利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详细解释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修订本参考资料:忠诚正直之言听来虽使人不悦,却有益于行为的改善。
旧唐书˙卷九十三˙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百科解释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出处《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例子宋·朱熹《答汪尚书书》:“诸公果能协成元履之论,使圣德日新,谗佞屏远,逆耳利行之言,日至于前,而无所忤焉。”
基础信息
拼音nì ěr lì xíng
注音ㄋ一ˋ ㄦˇ ㄌ一ˋ ㄒ一ㄥˊ
感情逆耳利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告等。
近义词忠言逆耳利于行
英语Faithful words offend the ear but are good for improving one's conduc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精雕细刻(意思解释)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释)
- 首尾两端(意思解释)
- 衣香鬓影(意思解释)
- 无济于事(意思解释)
- 东张西望(意思解释)
- 仗义行仁(意思解释)
- 回心向善(意思解释)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意思解释)
- 见性成佛(意思解释)
-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意思解释)
- 风流跌宕(意思解释)
- 夸父追日(意思解释)
- 一字长蛇阵(意思解释)
- 洋洋大观(意思解释)
- 行所无事(意思解释)
- 无耻之尤(意思解释)
- 恍然若失(意思解释)
- 丢盔撂甲(意思解释)
- 暮夜怀金(意思解释)
- 盘石之安(意思解释)
- 钦敬之忱(意思解释)
- 前挽后推(意思解释)
- 吹毛求瘢(意思解释)
- 路出嘴边(意思解释)
- 棱棱挣挣(意思解释)
- 泰而不骄(意思解释)
- 守文持正(意思解释)
※ 逆耳利行的意思解释、逆耳利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长生不老 |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
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醍醐灌顶 |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
陆离斑驳 |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
外感内滞 | 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
达官知命 |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
进贤拔能 | 犹言进贤任能。 |
韦编三绝 |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
入室操戈 |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哽咽难言 | 不能痛快的说出来。 |
姚黄魏紫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凭几之诏 | 皇帝临终遗诏。 |
品德文章 | 指学问和品德。 |
南腔北调 |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
冒大不韪 |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
悲歌慷慨 |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
奇装异服 | 式样奇怪而异于时尚的服饰。 |
夺胎换骨 | 夺别人之胎以转生;换己之凡骨为仙骨。本道家语。后比喻学习前人文学艺术的立意和技巧以创新。也比喻重新做人。 |
红紫夺朱 | 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
鸿毛泰岱 | 见“鸿毛泰山”。 |
渺然一身 |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
袭以成俗 | 袭:因袭。因袭旧的东西已成习俗。 |
渊涓蠖濩 | 见“渊蜎蠖伏”。 |
令人莫测 |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
深图远筭 | 见'深谋远虑'。 |
惊采绝绝 |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絶艷,難與並能矣。”《老残游记》第四一回:“南革諸君的議論也有驚采絶艷的處所,可知道世界却被他攪壞了。”清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因暇﹝余﹞熟讀長吉詩,刺其文字之驚采絶艷,一一彙録。” |
倍称之息 | 比喻微小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