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
bànlúnzhìtiānxi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详细解释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百科解释据相关专家宋定国教授考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列入儒家经典,大肆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此说出笼是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后。但此说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元代。然而恰恰是在元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占据着社会教育的广大舞台,加上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者的欢迎,并借以自我标榜,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广泛散播。

出处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例子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基础信息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注音ㄅㄢˋ ㄅㄨˋ ㄌㄨㄣˊ ㄩˇ ㄓ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繁体半部論語治天下

感情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近义词半部论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荡析离居 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日以继夜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一往无前 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
指天誓心 指着天,对心起誓。指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雪肤花貌 皮肤洁白如雪,容貌美艳如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比物属事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鹤行鸡群 同“鹤立鸡群”。
拉东补西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借风使船 风向哪里吹,船往哪里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夷攻夷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丁是丁,卯是卯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习以成风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溢气坌涌
无可奉告 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宇量深广 宇量:器宇度量。形容人的度量宏远。
衡门圭窦 衡门:横木为门;圭窦:在墙上挖圭玉形的洞作窗。形容住所极其简陋。
自惊自怪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奇峰罗列 各种各样的山峰排列着。
横徵苛役 指滥收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三连串票 即三联串票。
黑漆板凳 英文husband的音译,意即“丈夫”。
慌慌促促 犹慌慌张张。亦作:[[慌慌急急]]
以匡不逮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万象回春 万象: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
上厅行首 应聘到公厅歌舞行班的首席名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