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安土重迁 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美奂美轮 奂:众多;轮:高大。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一举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攀亲托熟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草间求活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礼多人不怪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再生父母 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十捉九着 比喻很有把握。
无关大局 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苦行赎罪 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玩日愒月 愒:荒废。贪图安逸,荒废岁月。
温凊定省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潢潦可荐 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饵:引鱼上钩的食物。指鱼必为贪食而上钩。
运筹出奇 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
许结朱陈 许:应许;朱陈:指结为婚姻。指两家愿意结成婚姻。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协力齐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蔡屣延才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有蔡邕倒穿鞋子,急起迎接王粲的故事。后因以指渴求贤才。
扺掌而谈 比喻极为欢洽的谈话。
片口张舌 花言巧语,搬唇弄舌。
空大老脬 比喻虽然外表伟大,而实际则虚浮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