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闻之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详细解释
有道而博闻的人。
百科解释【词目】方闻之士【读音】fāngwénzhīshì【释义】有道而博闻的人。【出处】《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基础信息
拼音fāng wén zhī shì
注音ㄈㄤ ㄨㄣˊ ㄓ ㄕˋ
繁体方聞之士
感情方闻之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倒屣相迎(意思解释)
- 血光之灾(意思解释)
- 句斟字酌(意思解释)
- 抱蔓摘瓜(意思解释)
- 闻鸡起舞(意思解释)
- 动辄得咎(意思解释)
- 去天尺五(意思解释)
- 无颜落色(意思解释)
- 拔宅飞升(意思解释)
- 食毛践土(意思解释)
- 死亦瞑目(意思解释)
- 付之东流(意思解释)
- 螳螂奋臂(意思解释)
- 天随人愿(意思解释)
- 沉潜刚克(意思解释)
- 方趾圆颅(意思解释)
- 买椟还珠(意思解释)
-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意思解释)
- 一饭之先(意思解释)
- 拔地参天(意思解释)
- 蛛网尘埃(意思解释)
- 孤秦陋宋(意思解释)
- 旧家行径(意思解释)
- 飞土逐肉(意思解释)
- 杀生之柄(意思解释)
- 务期必成(意思解释)
- 生财之路(意思解释)
- 申诉无门(意思解释)
※ 方闻之士的意思解释、方闻之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尊王攘夷 |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
呼之欲出 |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
荣宗耀祖 | 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
德薄能鲜 |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炯炯有神 |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
猫鼠同处 | 见“猫鼠同眠”。 |
枝别条异 | 比喻头绪纷乱。 |
万死犹轻 | 处死万次,还嫌惩罚太轻。极言罪大。 |
丰神绰约 | 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
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北门之管 | 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
严严实实 | 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
二姓之好 |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
铁饭碗 | 比喻稳固的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 |
时无再来 | 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 |
京兆画眉 | 京兆:汉朝官名;画:描。指男女或夫妇相亲相爱。 |
鼠雀之牙 | 指争讼之事。 |
敲冰戛玉 |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
同心僇力 | 见“同心戮力”。 |
风靡云蒸 | 风靡:风行;蒸:上升。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 |
须眉交白 |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
扭手扭脚 | 身体左右扭动。形容故作娇媚或有意做作。 |
移船就岸 |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
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移东掩西 | 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美行加人 | 是指行为高尚,超出一般人。 |
大睨高谈 |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