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的意思
bǐngzhúzhīmíng

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百科解释炳烛之明(拼音:bǐngzhúzhīm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刘向《说苑·建本》。炳烛之明(炳烛:明亮的蜡烛,炳又作秉,是举的意思)指拿着蜡烛照明,比喻老而好学不倦。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基础信息

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ㄓ ㄇ一ㄥˊ

繁体炳燭之明

感情炳烛之明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短暂的光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炳烛之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超世绝俗 见“超俗绝世”。
多如牛毛 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数不清。
去粗取精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沸反盈天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掀天揭地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一命归西 见“一命归阴”。
轻财重义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叶散冰离 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聊以塞责 聊:姑且;塞:搪塞;应付。姑且用以搪塞、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
坐拥百城 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丧门神 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皮不存而毛焉附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韬光晦迹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心领意会 见“心领神会”。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雄文大手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絺绘章句 雕琢文辞,修饰章句。
良莠不一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一资半级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兴不由己 兴:兴致。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
以郄视文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上层路线 指专在上层机构或领导干部间周旋的作风。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比喻功败垂成。
扼襟控烟 扼襟控咽èjīn-kòngyān比喻据守险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