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的意思
bǐngzhúzhīmíng

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百科解释炳烛之明(拼音:bǐngzhúzhīm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刘向《说苑·建本》。炳烛之明(炳烛:明亮的蜡烛,炳又作秉,是举的意思)指拿着蜡烛照明,比喻老而好学不倦。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基础信息

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ㄓ ㄇ一ㄥˊ

繁体炳燭之明

感情炳烛之明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短暂的光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炳烛之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自暴自弃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四德三从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倒打一耙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独来独往 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积厚成器 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
琴瑟不调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不令而信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鹤知夜半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
畏刀避箭 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华屋秋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虎头上捉虱子 比喻干危险的事情。
劈头劈脑 正对着头部。
鬼泣神号 同“鬼哭神号”。
披襟解带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左萦右拂 左收卷,右拂拭。比喻轻而易举,或技艺精湛。
大隐朝市 朝市:朝廷和集市。指真正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可以隐居在闹市
纷纷议论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形容很多人谈论的情景。
清清静静 安安静静,不嘈杂
兰质熏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七窝八代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所费不资 不资:资财无法计算。靡费资财无数。
身名俱泰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大肆铺张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蓄谋已久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不一其人 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