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之空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详细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基础信息
拼音tuō zhī kōng yán
注音ㄊㄨㄛ ㄓ ㄎㄨㄥ 一ㄢˊ
繁体託之空言
感情托之空言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托于空言、托诸空言
英语blow bubbles(pay lip service to)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无所知(意思解释)
- 果刑信赏(意思解释)
- 得寸进尺(意思解释)
- 随方就圆(意思解释)
- 声如洪钟(意思解释)
- 泼天大祸(意思解释)
- 飞遁离俗(意思解释)
- 人生若寄(意思解释)
- 目不识字(意思解释)
- 两部鼓吹(意思解释)
- 牛蹄之涔(意思解释)
- 奇奇怪怪(意思解释)
- 蹈矩践墨(意思解释)
- 绚丽多彩(意思解释)
- 通首至尾(意思解释)
- 阅人多矣(意思解释)
- 心惊胆寒(意思解释)
- 君子不夺人之好(意思解释)
- 世俗之见(意思解释)
- 躬体力行(意思解释)
- 汪洋闳肆(意思解释)
- 闻风远遁(意思解释)
- 冷讥热嘲(意思解释)
- 蝇营鼠窥(意思解释)
- 天道宁论(意思解释)
- 耕云播雨(意思解释)
- 颐养神性(意思解释)
- 斧凿痕迹(意思解释)
※ 托之空言的意思解释、托之空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夕阳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春去秋来 |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绩学之士 |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
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穿窬之盗 |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
枯骨之馀 | 谓将死之人。 |
小题大做 |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 |
讨是寻非 |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
委肉虎蹊 |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
破镜分钗 |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亦作“镜破钗分”。 |
簸土扬沙 | 簸:扬。指虚张声势。 |
高举深藏 | 指避世隐居。 |
天道人事 |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 |
言行不贰 | 犹言言行一致。 |
兵革满道 |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
物以类聚 |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
壶里乾坤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
悬壶问世 |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
惟肖惟妙 | 形容描摹得十分生动逼真 |
痴思妄想 | 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思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
隐名埋姓 | 同“隐姓埋名”。 |
众心如城 |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夏树苍翠 | 夏季的树木长得特别青绿. |
莲花世界 |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亦作:[[莲华世界]] |
异姓陌路 | 是指跟自己不同姓氏的陌路人。泛指与自己无关的陌生人。 |
一膀之力 | 犹一臂之力。指给予帮助的力量。 |
镜里恩情 | 意思是指夫妻恩情成镜中的幻影,空有其名。 |
不啻云泥 | 比喻差别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