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忾同仇
敌忾同仇 (敵愾同讎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í kài tóng chóu,敌忾同仇是中性词。。。。

拼音读音
拼音dí kài tóng chóu
怎么读
注音ㄉ一ˊ ㄎㄞˋ ㄊㄨㄥˊ ㄔㄡˊˊ
繁体敵愾同讎
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例子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四:“十年抗战,共赋《天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一致痛恨敌人。
近义词同仇敌忾
英语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be unanimous in their hatred against the enemy)
※ 成语敌忾同仇的拼音、敌忾同仇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敌忾同仇)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鞭擗进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犹豫不定 |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
彩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推陈致新 | ①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②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 |
魂惊胆颤 | 形容惊恐万分。 |
无功而返 |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
惓惓之意 | 惓惓:恳切。诚恳的心意。 |
针芥之合 | 同“针芥相投”。 |
雁塔新题 | 见“雁塔题名”。 |
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 |
报应不爽 | 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
相对如宾 | 宾: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
无大无小 | ①无论大小。谓举国上下。②不分年长年幼、辈份大辈份小。 |
砥砺名行 | 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
妒火中烧 |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
东迁西徙 |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
汉官威仪 |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
岳镇渊渟 | 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
信不由衷 | 信:诚实;衷:内心。诚实不是出于内心。比喻假意敷衍。 |
昏头转向 | 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
浮名虚利 |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
寒气逼人 | 冷的气流给人威胁。 |
撦鼓夺旗 | 形容作战勇敢。 |
勒铭燕然 | 谓建立武功。语本《后汉书•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 |
一食三起 | 意思是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
网目不疏 |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