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长舌

词语解释
广长舌[ guǎng cháng shé ]
⒈ 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覆面至发际,故名。《大智度论》卷八:“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宋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清赵翼《大石佛歌》:“斯特维摩寓言耳,广长舌岂论寻尺。”后用以喻能言善辩。
引证解释
⒈ 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覆面至发际,故名。
引《大智度论》卷八:“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髮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
宋 苏轼 《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斯特 维摩 寓言耳,广长舌岂论寻尺。”
后用以喻能言善辩。 宋 朱熹 《后洞山口晚赋》诗:“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
茅盾 《虹》一:“但两性问题这名词,在这位广长舌的参政权的热心家耳朵中,大概还是很生疏。”
国语辞典
广长舌[ guǎng cháng shé ]
⒈ 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陀的舌叶广长,覆盖到发际。佛教传说,佛陀在过去世中,能自修十善业,见他人修,心生欢喜赞叹。悲悯众生,教导正法,而有此特征。后人遂用来比喻善说教法。
引《妙法莲花经·卷六》:「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
宋·朱熹〈后洞山口晚赋〉诗:「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最近近义词查询:
出入无间的近义词(chū rù wú jiān)出塞的近义词(chū sài)除赴的近义词(chú fù)除宫的近义词(chú gōng)出奇用诈的近义词(chū qí yòng zhà)出勤的近义词(chū qín)除红的近义词(chú hóng)初终的近义词(chū zhōng)出气洞的近义词(chū qì dòng)出入无常的近义词(chū rù wú cháng)初肇的近义词(chū zhào)除服即吉的近义词(chú fú jí jí)除过的近义词(chú guò)除陛的近义词(chú bì)除闇的近义词(chú àn)初钟的近义词(chū zhōng)除关的近义词(chú guān)除残的近义词(chú cán)除残去暴的近义词(chú cán qù bào)出缺的近义词(chū quē)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