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

词语解释
伏日[ fú rì ]
⒈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c,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引证解释
⒈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
引《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 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国语辞典
伏日[ fú rì ]
⒈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作「伏天」、「三伏天」。
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
最近近义词查询:
无责免赔的近义词(wú zé miǎn péi)汙泽的近义词(wū zé)伪臣的近义词(wěi chén)精液的近义词(jīng yè)媦壻的近义词(wèi xù)眷恋的近义词(juàn liàn)龌蹉的近义词(wò cuō)就近的近义词(jiù jìn)家禽的近义词(jiā qín)就职的近义词(jiù zhí)尖端的近义词(jiān duān)紧跟的近义词(jǐn gēn)沃壤千里的近义词(wò rǎng qiān lǐ)无责底薪的近义词(wú zé dǐ xīn)胶带的近义词(jiāo dài)窝穣的近义词(wō ráng)几经的近义词(jǐ jīng)危槷的近义词(wēi niè)暡叆的近义词(wěng ài)矜持的近义词(jīn chí)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