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时

词语解释
二十四时[ èr shí sì shí ]
⒈ 即二十四节气。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引证解释
⒈ 即二十四节气。
引《淮南子·天文训》:“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⒉ 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国语辞典
二十四时[ èr shí sì shí ]
⒈ 一日中所划分的时数。旧时以地支十二分配于一日,每一支又分初、正两段,如子初、子正等,故一日有二十四时。今则以数字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合为一日夜,称为「二十四时」。
最近近义词查询:
俗好的近义词(sú hǎo)肃陈的近义词(sù chén)素液的近义词(sù yè)素芝的近义词(sù zhī)肃括的近义词(sù kuò)肃启的近义词(sù qǐ)肃覆的近义词(sù fù)肃懋的近义词(sù mào)素衣的近义词(sù yī)肃白的近义词(sù bái)肃督的近义词(sù dū)肃函的近义词(sù hán)肃奉的近义词(sù fèng)肃戒的近义词(sù jiè)肃截的近义词(sù jié)肃拜的近义词(sù bài)俗话的近义词(sú huà)苏杭的近义词(sū háng)肃清的近义词(sù qīng)肃将的近义词(sù jiā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