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民

词语解释
惰民[ duò mín ]
⒈ 不务正业的游民。
英misfit;
引证解释
⒈ 不务正业的游民。
引《商君书·垦令》:“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於食,是必农。”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於此。”
⒉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 元 灭 宋 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 绍兴 也叫“乐户”,后称“惰民”。 明 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金 军北退后, 宋 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方国珍 的部属。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参阅《通志·食货五》、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降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
国语辞典
惰民[ duò mín ]
⒈ 相传为宋代罪俘的后裔,散居在苏浙两省,不得为官吏及与良民通婚。民国成立,才完全恢复其平等地位。
最近近义词查询:
六贽的近义词(liù zhì)六职的近义词(liù zhí)龙躔的近义词(lóng chán)龙城的近义词(lóng chéng)六莹的近义词(liù yíng)六英的近义词(liù yīng)六艺经传的近义词(liù yì jīng zhuàn)龙藏寺的近义词(lóng cáng sì)龙案的近义词(lóng àn)龙茶的近义词(lóng chá)六诏的近义词(liù zhào)六枳的近义词(liù zhǐ)龙池的近义词(lóng chí)六指的近义词(liù zhǐ)六枝子的近义词(liù zhī zǐ)龙齿的近义词(lóng chǐ)六宇的近义词(liù yǔ)龙朝的近义词(lóng cháo)六箴的近义词(liù zhēn)六宗的近义词(liù zō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