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

词语解释
法帖[ fǎ tiè ]
⒈ 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引证解释
⒈ 名家书法的范本。
引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 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前有 右军、大令 像,取诸法帖中二 王 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
⒉ 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引《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水浒传》第六回:“次早, 清长老 陞法座,押了法帖,委 智深 管菜园。”
国语辞典
法帖[ fǎ tiè ]
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
引《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⒉ 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引《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法帖[ fǎ tiè ]
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
引《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⒉ 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引《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最近近义词查询:
绝欲的近义词(jué yù)饺子的近义词(jiǎo zi)劫贝的近义词(jié bèi)几不可闻的近义词(jī bù kě wén)红牛尾七的近义词(hóng niú wěi qī)券商的近义词(juàn shāng)假洋品牌的近义词(jiǎ yáng pǐn pái)跷跷的近义词(jué jué)引入注目的近义词(yǐn rù zhù mù)瑴玉的近义词(jué yù)江沲的近义词(jiāng duò)绝不的近义词(jué bù)红果果的近义词(hóng guǒ guǒ)加盐的近义词(jiā yán)虹霓吐颖的近义词(hóng ní tǔ yǐng)津岸的近义词(jīn àn)今夏米的近义词(jīn xià mǐ)吉林菜的近义词(jí lín cài)具言所闻的近义词(jù yán suǒ wén)甲颜的近义词(jiǎ yá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