磎鼠

词语解释
磎鼠[ qī shǔ ]
⒈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居于北方冰下的土中。
引证解释
⒈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居于北方冰下的土中。
引《神异经·北荒经》:“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有磎鼠在冰下土中焉。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八尺,可以为褥,卧之却寒。其皮可以蒙鼓,声闻千里。其毛可以来鼠,此毛所在,鼠輒聚焉。”
最近近义词查询:
微绡的近义词(wēi xiāo)竹兜的近义词(zhú dōu)紫钗记的近义词(zǐ chāi jì)躁释的近义词(zào shì)巍崇的近义词(wēi chóng)重险的近义词(zhòng xiǎn)中邪的近义词(zhòng xié)螽羽的近义词(zhōng yǔ)众邪的近义词(zhòng xié)酌羽的近义词(zhuó yǔ)早霞的近义词(zǎo xiá)鬻邪的近义词(yù xié)治释的近义词(zhì shì)凿溉的近义词(záo gài)张饰的近义词(zhāng shì)折钗的近义词(shé chāi)苇绡的近义词(wěi xiāo)巍岑的近义词(wēi cén)中唐的近义词(zhōng táng)甄陶的近义词(zhēn tá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